女性应规避哪些心理疾病?

女性应规避哪些心理疾病??生活中难免遇到很多问题,怎么解决? 下面,好道义情感网的小编兔兔就来大家普及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女性应规避哪些心理疾病?1

心理学认为,女性在事业上容易失败,其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许多女子内心都潜伏着心理障碍,最为常见的是以下五种:
漂亮产生过分的优越感
自古红颜多薄命,从人才角度讲,漂亮女子成才的确比较少(文艺行业里稍例外),这是因为漂亮女子容易产生一种盲目的优越感。从心理上看,男女对于成就感的需求各不相同,策动男性追求成就的心理关键是“竞争”,女人的动机却是“社会的接纳”,而一些漂亮的女子往往不思进取,认为自己天生已有了被社会接纳的资本,无需再费力去“竞争”了。
成功会取代爱情
社会上有这样一种现象,学历愈高,找对象愈难,成功的女人背后往往不能站立一个坚强的男人。许多男人要“贱内”,而不喜欢“女强人”,因此,许多女人深信,事业上的成就不仅会受到社会的排斥,而且也会带走夫妻间的爱。
缺乏竞争欲望
在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因素中,竞争意识的重要性不亚于才干。不幸的是,女性的心理似乎总是使她们自觉样样不如人,同时,也不喜欢靠竞争来满足自己的愿望,而往往以“我要是能那样该多好哇”来自慰。
同性的嫉妒心理
女性本不喜欢与人竞争,但在爱情上或在对待同性时却“竞争意识”十足,可惜,这种竞争使她们失去已有的优势。一些女人自身的不足在于病态般的嫉妒,她们不善于协调自身的有利因素,盲目地同那些本不应与之竞争的对象去竞争,最后失去大局。
延续性心理太强
很多女性总是喜欢将注意力放在对原有的思维结果的理解和模仿上,思维的目的,只是为了延续已有的东西,而不是为了创造新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女性在那些模仿和继承性强的领域易出成绩的主要原因,同样,也成为她们不善于创造性工作的最大心理障碍。

女性应规避哪些心理疾病?2

妇女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与特殊的社会环境的压力,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出现较男性多,据国外心理学家调查,接受精神疗法的男女病人,比率大约为1∶2,女性高于男性。国内心理学工作者调查也有同样的结果。山东精神病流行学调查组在全省抽样调查中计查出各种心理疾病患者1161名,其中男性为462人,女性为699名。

逻辑性的心理疾病患病率为7.73%,女性总患病率为11.7%。可见,女性心理疾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

从心理角度看,凡是不能与周围环境取得良好适应的心理和行为,都是心理疾病的征兆。常见的妇女心理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因长期过度紧张,思想负担重等负性情绪以及极度疲劳引起的大脑高级神经系统失调的一种疾病。神经衰弱的异常心理表现是:经常头痛、头晕、烦躁,既易兴奋又易疲劳,夜间难于入睡,精神萎靡,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衰退,情绪激动等。

忧郁症。此病是因长期压抑、忧虑而引起的神经病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身体及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如缺乏食欲,失眠,易疲倦,有的外表略有驼背姿势。(2)认识与动机方面的消极反应,如自我评价低,否定自己或自我歪曲,总认为生活无希望,缺乏进取心。(3)情绪的消极反应,如心情沮丧、情感淡漠、爱哭、多忧伤。(4)有妄想、自杀的意念,总觉得自己的存在没有价值。

焦虑症。焦虑症是在家庭生活或工作中受挫折,亲人病故,人际关系冲突等较强的心理因素刺激下发病。患者异常的心理表现是:心情沉重,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在危害自己,常常预感到最坏的事情将要发生,出现莫明其妙的大祸临头感,而经常心烦意乱,坐立不安。同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躯体症状,如手指麻木,四肢发凉,胸部有压迫感,食欲不振,胃部烧灼感等。

癔病。癔病也称歇斯底里,大多由强烈的精神刺激,心理受到伤害导致大脑失调,呈现出的心理变态。患有癔病的妇女表现出意识模糊,阵发哭笑,胡言乱语。反应强烈时,抓自己的头发,撕咬衣物,说唱谩骂,打滚,撞墙,无所顾忌。患者还不同程度地出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如突然四肢抽动或全身挺直、失明、耳聋、失语等。此病患者大多数是壮年妇女,以农村妇女居多。

更年期综合征。女性的更年期又称绝经期,指最后月经来潮前后的一段时间。

人的一生要经历两次性激素的波动,第一次波动是性激素的“涨潮”,它使人从稚童进入了青春期;第二次波动是性激素的“退潮”,它使人从壮年转入更年期。性激素的“退潮”女性在45~55岁之间,男性大致在55~60岁左右。这段时期,男性的更年期病态反应一般不明显。女性则不同,更年期开始后,卵巢逐渐衰退萎缩,激素分泌减少,性腺功能下降,直至排卵停止,月经断绝。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内分泌激素的一时紊乱,影响中枢植物神经的功能,使神经系统活动的平衡失调,对外界适应力降低,这就是妇女性激素减退时可激起心理波动的原因。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从心理方面看,精神紧张,烦躁激动,情绪不稳,忧虑多疑,易怒等;从生理方面看,感觉忽冷忽热,眩晕头痛,失眠耳鸣,心慌手抖,四肢发麻,神疲乏力等。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证明,精神因素是“更年期综合征”的重要发病条件。此外,“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病前多有性格上的缺陷。北京医学院曾统计41例患者,有44%的人性格特点为心胸狭窄,敏感拘谨,沉默寡言,爱生闷气等。因此,要避免或减少更年期的不适症状,注意自身的心理调节。

女性应规避哪些心理疾病?3

春季开学已有近一个月了,正当孩子们步入新学期,处在适应学习生活的开端时,疫情的波动突然打乱了很多孩子的节奏和步伐。为了维护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学校纷纷就防御疫情采取了各类安全措施,比如定期核酸、科普防疫知识、短程网课降低传播风险等。

疫情发展牵动大家的心,那孩子们在其中是否也会受到影响呢?答案是肯定,近日就有家长带着尚在幼儿园读书的小宝贝来到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就诊,孩子的病情便是由疫情影响造成的。

4岁的贝贝(化名)在儿少心理科陈曦医师的诊室内一直不愿开口讲话,只是紧紧地抓着妈妈的衣角,躲在父母身后,好像想把自己藏起来,不论父母如何鼓励或者催促,她都不说话。

和贝贝父母沟通后陈曦医师了解到,原来这一轮疫情开始后,因为担心孩子不配合防疫措施,给孩子看了一些病毒感染的图片,还告诉孩子如果不戴口罩就会生病,就要被送去其他地方很久都看不到爸爸妈妈。一开始还好,但随着疫情的发展,原本活泼的贝贝开始不愿出门,不愿和人说话,每天醒来都急着找妈妈,父母想尽办法都没能改善这一情况,反而越是强行要求,孩子情绪越激动。

陈曦医师初步诊断孩子为应激障碍,这是指由于人在心理、生理上不能有效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给人带来重大影响的事件,例如战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重大交通事故等灾难,所导致的各种心理生理反应。考虑到贝贝还在幼儿期,认知功能、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医生决定为贝贝开展游戏治疗。

刚进入游戏室,贝贝依然显得紧张,但随着治疗的进行,贝贝逐渐放松下来,通过绘画游戏,治疗师了解到,贝贝不开口是因为担心病毒随着空气跑进自己嘴里,在贝贝的画纸上,黑色的小病毒把一个小女孩填满,小女孩再也看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

找到诱因后,治疗师通过绘画故事书里的小游戏帮孩子慢慢建立起安全感,当治疗开展到后期时,贝贝变得放松开朗,她告诉父母自己可以打败那些病菌,快乐地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

近期一些地区集中出现的疫情再次将大家的视线聚焦到防疫上,而对于儿童青少年,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尚不成熟,会引发一些心理应激方面的问题,那我们该如何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呢?陈曦医师分享以下几点健康小贴士:

一、保持积极的心理认知。当风险事件可能危害到孩子的正常生活时,容易让他们的思维往负面方向倾斜,消极观念和不良体验的累积最终可能引发孩子情绪上的波动和失控,积极的认知能帮助孩子们平衡心态,缓解紧张,正确认识事态发展,调动正性情绪;

二、进行有效的状态调控。有积极认知做基础后,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方式调整心理状态,比如养成健康的生活节奏、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适量运动等等,帮助孩子身心放松与调整,同时也可以充实孩子日常生活,提升心理免疫力;

三、及时提供社会支持。当社会性风险事件来临,孩子身处其中难免受到波及,他们不能正确恰当地应对,难以独自调节情绪,需要得到来自家长与学校的帮助,在特殊时期,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必要时可以求助专科医院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

潇湘晨报记者夏盛 通讯员范芳秀 邓叶刘禹辰

来源: 潇湘晨报